查看完整版本: [油畫][廖德政][台灣風土意境與四季]
頁: [1]

alice928 發表於 2009-7-8 10:02 AM

[油畫][廖德政][台灣風土意境與四季]

廖德政﹝1920 ~﹞
      1920 年出生於台中,豐原。自幼廖德政個性內向,非常著迷於音樂、文學閱讀之中,繪畫的天賦也自然流露出來。他的水彩畫作曾得到台中中學生美展特選,令他對美術的才能也產生了自信心。1938 年自台中一中畢業,廖德政的家人希望他赴日學醫,但是廖德政最後選擇了東京美術學校,走向另一條藝術之路,並於畢業後返回台灣發展。
  或許是個性使然,廖德政的淡泊、內斂,除了從事教書的工作之外,一直專心研究創作不懈,不斷在創作中探索出新的題目,解析色調與空間整體的本質。
  廖德政的作品,特別能表現出台灣風土意境的美,尤其對台灣風景中常見的綠色與黃色,更是細心經營。為了掌握台灣四季綠意與潮溼空氣的特質,畫家採取層層疊色的效果,使作品推升至全新的境界。


作品:




觀音山晚霞    1992 年油彩‧紙板 19 x 26 公分
此幅是畫家以觀音山為主題的再次實驗。景物盡可能地減化,而以天空的晚霞與地面﹝或水面﹞映照的波光變幻作為主題。如夢境般瑰麗的畫面也許代表了畫家晚年期待的理想境界。



淡水港邊 1946 年油彩‧畫布 45.5 x 38 公分
此為畫家自東京返台後第一幅寫生作品,描寫台北八里漁港碼頭,背景為淡水觀音山。這是一幅構圖明快,色彩鮮亮的即景之作,此時已受到波納爾影響。作品完成後不久,即送給返台探親的二弟廖德潛,攜回東京診所,作為故鄉的紀念。




山腳 1979 年油彩‧畫布 55 x 46 公分
此幅顯然曾經花費漫長的時間製作的風景,在構圖意念上與中國山水軸最接近。因為它以近景左側的一棵樹作為立足點,利用大塊坡腳左右開合的方式,一段段地推遠,逐漸展延出地平線。薄而乾的油彩表現晴多雲的日子,草木由綠轉黃,有些乾燥的樣子,也許是秋冬之交的季節吧!




冬晨 1982 年油彩‧畫布 45.5 x 38 公分
這是冬天寒冷、陰暗,潮氣濃重的早晨。天地以大塊開合的結構取代細部的描述。綠色的變化,由濃鬱的墨綠到微光的黃綠、藍白交雜的淡綠,細心地塗抹成此幅小畫的主題。



寧境 1984 年油彩‧畫布 45.5 x 38 公分
退休後畫家在天母山居,耐心地記錄下大自然與心境的對話。清晨霧氣仍未完全消散,近景的樹叢光線仍然陰暗。遠處,畫家一再歌頌的觀音山卻清晰浮現在清亮的天際。近景的密實具體迫近感與遠景的淨化崇高,成了有趣的對比。




新綠 1988 年油彩‧畫布 116.5 x 80 公分
細心觀察樹木紮根於草地的交待與樹林交織成的幾何空間,觀眾也不難瞭解,畫家平素製作靜物空間的手法,也已經融合於自然景物的描述。近景愈見開闊舒暢的空間更反映出畫家近年心境的改變。中景山丘的翻越路徑源自多年前的作品〈小崗山路〉的反覆思考,不過在此幅也變得較具體可遊,紅瓦人家的暗示亦同此平易近人的晚年趣味。




淡水晨曦1989 年油彩‧畫布 30.5 x 40.5 公分
淡水一直是畫家喜愛的風景題材,畫的左上角大半部分顯示出晨曦時山景與遠物之透光性及朦朧感,很適合利用早晨時光欣賞的一幅畫作。




相思樹林 1989 ~ 1990 年油彩‧畫布 60.5 x 45.5 公分
盛夏花季已過,相思樹林更覺清爽。山坡地好像種滿茶樹似地排列成橫行的田隴,右側的土地廟首次清清楚楚地描寫出來,與中景相接的山徑也出現了幾戶磚瓦人家。配合此烈日下的清新景象,遠處淡水河口白光入天際。



秋野 1990 年油彩‧畫布 45.5 x 60.5 公分
秋天暖色光輝下的田野,光線集中在近景山坡上的草堆,黃色與綠色一再地堆疊塗描。下坡處出現一排樹林,以藍綠為基調,榕樹下有座土地廟,中景的田野籠罩在薄薄的光輝下。全幅的調子近於歌詠鄉村田園的浪漫氣息。



清秋 1951 年油彩‧畫布 91 x 72.5 公分
此為第六屆省展特選第一名作品。近年修改背景,強調出明朗的觀音山景,但主要構圖不變。基本上表現出寫實精神,空間層次分明,但全幅瀰漫著壓迫感和寂寥的氣氛。在狹窄有限的空間內,每一個物體的形象都像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觀眾的視線困在畫中四處游走,不知所從。畫面陰鬱不快的暗示,也表現在高達畫面五分之四的竹籬笆。




對話    1991 ~ 1992 年油彩‧畫布 45.5 x 33 公分
畫家利用左右兩叢樹林的對應關係,凸顯其輪廓線的變化,形成男女對話的側面。右邊樹叢豐厚的葉有如波浪般起伏變化,代表女性的溫柔;左邊樹叢的輪廓略成縱長方形,代表男性的剛強。畫家耐心製造對話的焦點卻是在中央河面上的小舟以及對面的觀音山。




立秋 1975 年油彩‧畫布 80 x 53 公分
立秋時節的水果,柚子、木瓜、橘子等在桌面上排列出高低起伏的走勢。橙黃與紅色大量地用來詮釋秋天的色彩,室內的空間也隨著曲折的門窗而迴繞桌子的四角。畫家熟悉運用靜物的蛇形走勢後,已無法滿足封閉的空間,逐漸企圖打開背景。目前畫面上的窗戶仍留下原來木格板的痕跡,正等待下一步再去掉窗戶的影子。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yuri543 發表於 2009-7-8 11:19 AM

本帖最後由 小苑子 於 2009-7-8 01:33 PM 編輯

太有藝術了
真的是太棒了

alex5710 發表於 2009-7-8 12:08 PM

奇怪!
這是畫布的關係還是用色的的技法
感覺上好像有一層層的薄紗籠罩
讓人感受到朦朧之美 好像又有水彩畫的呈現
所以就有一種有水彩畫感的油畫
這是另一方面 不一樣的感覺

kai6929 發表於 2009-8-30 01:22 PM

廖德政的淡泊、內斂,除了從事教書的工作之外,一直專心研究創作不懈,不斷在創作中探索出新的題目,解析色調與空間整體的本質。 
紀元美術會是廖德政唯一真正積極參與的畫會活動。這個畫會是在一九五四年
由廖德政與洪瑞麟、陳德旺、張萬傳、金潤作、張義雄六人組合成立的。四十多年來,當中一度停頓,至今一共展出十回展覽及一次回顧紀念展。此美術會不同於其他美術團體的地方,是它較偏重同好間的討論及批評,並有意脫離主流派的影響,具有自己清新的理想。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D-VCSEL 發表於 2009-9-15 01:23 AM

觀看廖德政的油畫作品有一種感覺,
非常舒適輕鬆,非常恬雅自在,
很多我們看到的油畫作品都畫的很逼真,
超寫實派的作風居多,
但是我卻更加喜歡廖先生的作品,
層層疊色的效果加上朦朧的視覺感官,
可以遐想、可以幻想眼前的景緻及環境,
相當清新脫俗的風範,
一種全新的感受了然於眼,
非常棒的作品,
感謝分享。<br><br><br><br><br><div></div>

chsosi 發表於 2009-9-15 08:29 PM

RE: [油畫][廖德政][台灣風土意境與四季]

台灣早期由日式教育下的執著 追求 完美的態度 是令人尊敬佩服的
層層疊疊筆觸 紋理 質感 氛圍 空間在在顯現畫家對家鄉台灣風光的熟悉與沉溺
在今日過度開發的山野 對照廖師的畫作 不禁汗顏-----台灣風土的清新 樸質何在---

燄熾火羽 發表於 2009-10-9 07:42 PM

這些畫作還滿樸素的說
雖不像其他畫家創作的那麼獨樹一格
令人激賞萬分 嘆為觀止
這倒反而給人有點淡泊平凡的味道
尤其又在繪畫台灣早期的自然環境
與四季變化
像是在讀台灣歷史般的欣賞著每一幅創作
繪畫手法以及用色的技巧
不像其他作品的鮮麗明顯
反倒是鋪上一層灰濛濛的霧氣
令人感覺有一層朦朧的美
像是在夢境那般無法確實感受
抑或是在為晚霞餘暉
或者早晨的霧氣露珠修飾呢

看他的創作裡面
好像沒有什麼人物出現
裡面大多是風景環境
或著是自己的家居周遭
是自己的本性喜愛大自然呢
還是在作品中隱隱透露自己的個性
不願與世同流
學陶淵明歸隱山野
不為五斗米折腰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