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繪畫][梵谷][日本浮世繪和梵谷]
頁: [1] 2

nothing7086 發表於 2009-3-26 10:19 PM

[繪畫][梵谷][日本浮世繪和梵谷]

本帖最後由 nothing7086 於 2009-3-26 10:32 PM 編輯

          梵谷身處 19 世紀後半期的歐洲,當時,歐洲由日本大量進口茶葉與陶瓷器,浮世繪版畫的包裝紙就隨之進入歐陸。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江戶即今東京,江戶時期指1603-1867 年)興起的民間版畫,是當時的通俗繪畫,題材多取自民衆的生活習慣與日常景象,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風格,也反映當時的日本文化背景。

         浮世繪在日本並不算很優秀的藝術,然而傳到巴黎這樣的藝術之都,卻成了炙手可熱的藝術品,成為東方趣味的表徵。究其原因,一方面浮世繪符合了異國情調的新鮮感,另方面在形式上恰巧符合了當時反傳統學院繪畫的潮流,在題材上則應合印象派所追求的生活化

        浮世繪流暢的線描趣味、平塗的裝飾技術、濃艷的色彩運用讓巴黎藝術家眼睛為之一亮,而畫中生活情景的大膽取材、強烈的人物表情,都是這些畫家未曾想見的。因此,浮世繪迅速地在巴黎藝壇掀起風潮,不僅畫家競相收藏,且接二連三地為之舉辦展覽;甚至,印象派、後印象派的誕生與新藝術運動都和它息息相關。 受到浮世繪等日本審美品味影響的畫家為數頗眾。當時巴黎畫家的畫室,若無日本和服、摺扇或陶瓷來裝點,就似乎跟不上潮流了。

       對梵谷而言,日本除了代表一種異國情調,更象徵了一種生活及藝術的和諧狀態。
      1887 年 1 月,梵谷認識顏料商唐奎老爹,他在店中買過好幾幅浮世繪。我們能從下圖兩幅梵谷以浮世繪為背景的作品<唐奎老爹畫像>和<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看到畫作背面整面牆壁的浮世繪,有富士山、盛開的櫻花與雪景,加強了畫面的平面性。明亮的黃藍對比色以小筆觸點描帶出,整件作品就像他形容唐奎老爹般「有趣」...


  

這裡介紹幾張梵谷臨摩的畫,及明顯受到浮世繪影響的名作。如下圖的「昂格拉橋」大量使用藍、橘色,對比色的運用,筆觸線條有力且縱橫交錯,描繪細緻,如右圖的日本浮世繪,完全是梵谷的日本情懷再現。



如左圖《盛開的李樹》是臨摹右圖歌川廣重(1797-1858)的《龜戶梅宅》,他照個原構圖來描畫,不過似乎注入了更多熱情 — 明顯的筆觸和跳躍的黃色調,他還在畫幅兩旁「畫」出了日本字。這種利用樹枝來構圖,營造平面的裝飾感 .

  



他所畫的<雨中的橋>則是臨摹歌川廣重《江戶名所百景 夕立》的橋上驟雨,同樣加入了黃色調。     


  



作於 1887 年的《花魁》(意指最高級的藝妓 , 形象取自《巴黎畫報》日本特輯的封面,畫
中回眸的藝妓,身著斑斕的傳統衣飾,宣告著時下流行的日本品味。

  

梵谷也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例如《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

  

東西文化的交流不只這一個例子,當碰上藝術~人士間的人種ˋ膚色ˋ學識和政治通通都消失了,只剩下令人感動的傑作

世界在藝術的世界裡大同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馬面人 發表於 2009-4-21 08:56 PM

梵谷死後才有名   他生前的作品 真是偉大

mraz2009 發表於 2009-4-21 11:42 PM

挖唷~讓人開了眼界~
原來中西藝術~是那麼的近~

eggwon 發表於 2009-4-22 06:09 PM

真是奇妙~大師就是大師
怎麼畫都美!

nothing7086 發表於 2009-4-26 03:51 PM

好感動喔
終於有人欣賞到我貼的圖了{:1_newtoo_sad:}<br><br><br><br><br><div></div>

twx-1 發表於 2009-6-11 11:32 AM

不過他寫的漢字真是可愛啊。{:1_newbiggrin:}

hsiangyun651010 發表於 2009-6-11 02:07 PM

梵谷崇尚日式的浮世繪畫,就如同現今的我們追求歐美極致的設計藝術一樣,如同樓主所言,在藝術裡面是世界大同的,東西方各具特色也各自互相影響對方,我想唯有如同梵谷大師擁有這麼廣大包融力的胸襟才能成就他那偉大的藝術境界吧!

tom2005 發表於 2009-6-11 07:55 PM

當時的歐洲很多都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浮世繪,很少人用東西合併來形容)
(畢竟東方水墨的禪、儒的意境西方人較難了解)
裝飾藝術家-克林姆的畫作最為明顯。
在藝術創作時,會希望有各種不同的刺激,之後由自己腦袋轉化成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
影響,我個人覺得技巧層面可能有一些~
我總是會為梵谷所畫的黑夜而感動,不管是星夜或者是夜間咖啡座,這兩幅畫的眼景,總是如同白天般的閃耀~
這篇回文,只是個人的心得補充~~...<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y8y8123 發表於 2009-8-17 03:37 AM

藝術家真厲害
對有美感的東西
總是能關注到
並且將其轉化活用
融入自己的創作當中

Karcheus 發表於 2009-11-7 03:36 PM

哇,好美哦,意境真棒,大師就是不一樣呢<br><br><br><br><br><div></div>

reay 發表於 2009-11-7 10:41 PM

話說當年若不是日本人拿浮世繪當廢紙包陶瓷器賣給外國人..
也傳不到西洋人手裡...也無法讓西方藝術注入一股新力量~
一切的機緣巧合真是讓人感到冥冥中早有安排阿..(我在說啥?)

a588899 發表於 2009-11-7 10:57 PM

對於是梵谷迷的我,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紹~
文森·威廉·梵谷(荷蘭文: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位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谷的早期生活,堅決投身於從事藝術品商人的工作。經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後,他成了貧困的傳教採礦工人。直到約莫27歲時,梵谷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谷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谷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其在梵谷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梵谷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谷經濟資助。他們終身的友誼可於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姓名~「梵谷」(Van Gogh)的發音,在英語與荷蘭語中皆有所變化。英語中,發音為 /ˌv...<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588899 發表於 2009-11-7 11:01 PM

ps.早年生活
文森•威廉•梵谷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津德爾特,一個位於荷蘭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達的村莊。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與西奧多•梵谷之子,其父西奧多是荷蘭歸正宗教會的神職人員。文森以他的祖父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頭一胎死產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並不罕見。文森在梵谷家族中是個常見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於1811年在萊頓大學得到神學學位。祖父文森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名是藝術品商人,包括另一個在梵谷信中稱呼其為「零錢叔叔」的文森。祖父文森或許是被輪到以他父親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梵谷(1729–1802)--命名。藝術與宗教是兩項深深吸引著梵谷家族的職業。他的弟弟西奧多(西奧)於1857年5月1日出生。梵谷有第三個弟弟柯爾,還有三個姐妹:伊莉莎白、安娜與威廉米娜。
文森小時候是個認真、沉默與慎慮小孩。1860年,他到尊得特鄉村學校就讀,其為一的老師是天主教徒,並有約二百名學生。自1861年起,他和他的妹妹安娜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師指導,一直到1864年10月1日,他到了荷蘭澤文伯根的私立珍普洛維利寄宿小學就讀,離他家約有20英里(32公里)。
紐南 (1883年–1885年)
在紐南時,梵谷完全埋首於繪畫中 — 付錢叫男孩找來鳥的巢窩 — 然後在他們的小屋中飛快的素寫下織布鳥的樣貌。1884年秋季,鄰居的女兒、比文森年長十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在梵谷獻身於繪畫時一直陪伴著他,並愛上梵谷,梵谷也予以回報(儘管沒有貝格曼的那般滿腔熱情)。他們決議結婚,但遭到雙方家人反對。瑪戈特企圖以番木鱉鹼自殺,但文森緊急將她送到醫院。1885年3月26日,梵谷的父親死於心臟病。梵谷因而哀慟欲絕。
第一次,        巴黎傳來了對他的某些作品有興趣的消息。春季,梵谷創作了現被視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馬鈴薯的人》(荷蘭文:De Aardappeleters)。到了八月,梵谷在油畫商盧爾斯在海牙的展覽櫥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九月,梵谷遭指控,指他讓他的一名年輕農家模特兒懷了身孕,天主教村神父於是禁止村民為梵谷做模特兒。
1885年,文森創作了數組靜物畫。《草帽與煙斗的靜物畫》,以及另一幅同時期的畫作《砂鍋與木屐的靜物畫》,都充分表現了梵谷畫技的熟練非凡。二幅畫皆展露了平穩、嚴密的筆觸與色彩細緻變化的特色。
在紐南的期間,梵谷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調,尤其喜愛深褐色,但卻不見任何在他後來的知名畫作中,鮮明生動畫風的發展痕跡。(當文森抱怨西奧沒有在巴黎付出足夠的努力來出售他的畫作時,西奧駁覆指它們的色彩太暗淡,沒有擠進當今流行的鮮亮印象派畫風。)在他待在紐南的二年間,他完成了多幅繪畫與水彩畫,及近二百幅的油畫。
出生
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的北布拉班特省(Noord-Brabant)的津德爾特(Groot-Zundert),是牧師杜奧多魯斯•范霍赫(Theodorus van Gogh)的長子。
1857年,弟弟西奧•梵谷(Theodorus "Theo" van Gogh)出生。
進入畫壇
1869年—1876年,分別在古庇畫行(Goupil & Cie)的海牙、倫敦、巴黎分店就職。遭解僱後前往英國的拉拇斯卡托(Ramsgate),在寄宿學校服務。
1877年,在德而特雷希特(Dordrecht)的畫店當助理。時年24歲。
1878年,返回艾登(Etten)。在布魯塞爾的傳教士培養學校學習3個月。以後在沒有領到許可證的情況下,於波瑞納吉的煤礦區開始傳教活動。於次年由布魯塞爾傳教本部解除傳教士職務。
1880年,下決心成為畫家。
1881年,回到艾登向表姐凱(Kee Vos-Stricker)求婚,遭到拒絕。
1886年,進入美術學院學習,但與老師對立,1個月後退學,輾轉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奧的公寓,結識了羅特列克、貝納、畢沙羅、高更等畫家,並與高更成為好朋友。
•割耳事件
1888年2月,梵谷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旅居。租賃房屋,10月高更來訪。12月高更離去,隨後梵谷的左耳於1888年12月聖誕節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認為,梵谷由於與好友高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梵谷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精神失常,於12月23日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關於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兩名德國的藝術史研究學者於2009年5月揭露,梵谷的左耳實為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中,高更揮刀誤傷而導致梵谷左耳被割掉。兩人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維持友誼,而向警方謊稱割耳事件是梵谷自己動手所為。
•自殺身亡
1889年4月,西奧結婚。5月,梵谷住進聖雷米(法文:Saint-R...<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ameron 發表於 2009-11-8 04:09 PM

一直想不起來浮世繪是那裡的
原來是日本的
從這麼多張圖來看~梵谷真是受了浮世繪莫大的影響呢

killlater 發表於 2009-11-8 05:02 PM

挖唷~讓人開了眼界~
原來中西藝術~是那麼的近~意境真棒,大師就是不一樣呢<br><br><br><br><br><div></div>
頁: [1] 2